张永勇等茅台张氏认祖归宗系列报道之六: 张永勇访谈:“我是张天师后人”!
张永勇等茅台张氏认祖归宗系列报道之六:
张永勇访谈:“我是张天师后人”!
记者:张总您好!近日茅台张氏家族的归宗庆典引发广泛关注,您作为家族代表在发言中提及“根脉直通龙虎山张天师”,能否与我们分享这段寻根故事?

张永勇:这个故事要从我的童年说起。我在贵州仁怀三合镇长大,那时常听老人念叨“咱们祖上是从龙虎山来的”,但问具体细节,长辈总说族谱失传,只能摇头叹息。后来我创业进入酒业,一个疑问始终挥之不去。乾隆年间,先祖张礼华为何要放弃茅台商埠的根基,迁往火石岗?这背后必定藏着家族兴衰的密码。后来我才知道,在1745年赤水河还未疏浚通航前,火石岗很早就是泸州、遵义两地交往的通经旱道,是仁怀重要的商业驿站。
记者:听说这场寻根历时多年,期间有哪些关键转折?
张永勇:真正突破在2022年。当时我邀请文史专家穆升凡老师梳理族史,他一句“你们张家原是茅台旺族”如惊雷贯耳。随后通过王茅后人王雷宗亲,我们拼凑出惊人真相:1809年,王振发公被我先祖张礼荣收留,后来竟继承了家族商号“天和号”。这个发现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:既然祖上能在茅台经营客栈、商号,必定有更深远的渊源。

记者:“天和号”的发现如何推动溯源进程?
张永勇:这个商号就像北斗星,指引我们穿越迷雾。史载先祖经营药材盐业,这让我想到江西樟树,历史上著名的药都兼盐矿产地。2023到2025年我几次前往考察,在当地汪氏兄弟帮助下,发现张氏先祖将樟树中药炮制术带入黔地的线索。更惊人的是,高安张氏宗亲张爱民指出:“赣南张姓多出自龙虎山天师府”。
记者:作为天师后人对企业经营有何影响?
张永勇:这种文化基因已融入企业血脉。你看我们酒厂的制曲车间,仍然遵循“端午踩曲、重阳下沙”的古法,这不仅是工艺,更是道家“道法自然”的践行。

记者:我们注意到,您在多个场合都强调要保护茅台品牌,这与您的家族传承和道家思想有何具体关联?
张永勇:茅台不仅仅是一个商标,更是一个承载了千年酿酒文明与独特地域风土的活态文化遗产。作为在这片土地上生长、且血脉与之紧密相连的企业家,保护茅台品牌,于我而言是使命,更是对先祖“天和”精神的延续。这要求我们必须有超越商业利益的格局。具体而言,我们始终坚持“三不原则”:不蹭热度,在产品宣传上绝不模糊与核心产区的界限,杜绝任何可能造成消费者混淆的营销;不降标准,即便成本高企,也坚决采用本地优质糯高粱,恪守传统工艺周期,绝不缩短酿造时长;不参与无序竞争,积极维护产区良好的商业生态,因为我们深信,“大美不言,厚德载物”,唯有共同维护好茅台这块金字招牌,所有从业者才能行稳致远。这本身就是道家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”的智慧体现。

记者:那么,您是如何将“天人合一”这一宏大的道家思想,具体运用到一瓶酱香酒的酿造之中的呢?
张永勇:这个问题问到了根本。道家讲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酿造顶级酱香酒,本质上就是一场与天地对话、顺其自然的修行。我们将“天人合一”分解为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三个维度,贯穿始终。
首先是“敬天时”。我们的生产周期,严格遵循二十四节气。端午制曲,此时天地阳气最旺,温高湿重,微生物群落空前活跃,正是制作“高温大曲”的最佳时机;重阳下沙,秋高气爽,赤水河由浊转清,水温适宜,便于高粱的浸润与糊化。这并非我们刻意选择,而是千百年来,酿酒先辈们发现的,在这个时候,天地万物准备好了,我们只是顺应这个节奏。任何试图用现代技术改变这一时序的行为,都可能破坏风味的生成逻辑。

其次是“择地利”。茅台镇这方水土是上天对酿酒者的独厚恩赐。它的盆地地形、特殊紫红泥、以及流动的赤水河,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复制的微生态系统。我们做的,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和融入这个系统。比如,我们酒厂的布局,就考虑了风向与光照,让发酵车间能自然吸纳环境中的微生物群。再比如,我们坚持用本地“红缨子”糯高粱,因为它皮厚、耐蒸煮的特性,恰恰与我们“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”的工艺完美契合,这是天地间早已设定好的密码。我们不去“征服”自然,而是去“契合”它。
最后是“致人和”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。一是对工艺的“守拙”,不盲目追求工业化效率。工匠们用手感知温度,用脚踩制曲块,这种看似原始的方式,其实包含了机器无法替代的、对细微变化的敏锐洞察,这是人与粮食、与微生物最直接的沟通。二是内心的“静笃”。酿酒需要耐心,需要“慢”的智慧。从投料到取酒,需要一年;基酒窖藏,又需至少五年。这期间,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适宜的环境,然后静静地等待,让时间来完成最后的升华。这正是“无为而无不为”的境界——不妄加干预,遵循事物内在的规律,方能成就极致。所以,你问“天人合一”在哪里?它就在我们踩曲的舞步里,在酒甑升腾的蒸汽里,在幽暗酒窖中陶坛的呼吸里。我们永脉集团酿的,不只是一瓶酒,更是一份对天地敬畏、对传统恪守、对时光耐心的承诺。这正是先祖“天和”商号的精神内核,也是我们作为天师后人,在当代商业实践中,对道家文化最真诚的践行。

记者:最后,请用一句话总结这场跨越八百年的寻根之旅。
张永勇:这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出发。当我们把族谱续写到第142世时,突然明白,所谓传承,就是让先祖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发光。就像酱酒需要时光沉淀,家族文明的香火,也要在代代守护中愈发醇厚。(山人)
重要科普:
张天师何许人?
张天师,即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(34年-156年),字辅汉,沛国丰县(今江苏丰县)人,被尊为道教第一代天师,其创立的“正一道”(又称天师道)为中国道教重要流派之一。张道陵作为道教制度化建设的奠基人,其生平与思想对中国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据史料记载,张道陵早年博通儒家经典,曾任江州令,后弃官修道,入蜀地鹤鸣山(今四川大邑境内)修炼,感太上老君降授《正一盟威符箓》,创立天师道。他主张“替天行道”,以符箓咒法治病驱邪、济世安民,并建立二十四治(教区)管理信众。晚年隐修于江西龙虎山,炼丹传道,自此龙虎山成为天师道祖庭,历代天师世袭驻守,延续千年道统。
刚认祖归宗的贵州永脉集团董事长张永勇发言材料揭示,茅台张氏家族系张道陵嫡传后裔。第十八代天师张士元(仲良)公后裔仕魁公,因天师府“有子嗣教,余子外迁”之规,于唐代迁居江西高安,成为该支始祖。经谱牒考据,家族传承至第142世,属“仕魁公—堂公”一脉,其血脉与龙虎山道脉紧密相连。
张天师所倡“天人合一”“道法自然”的道家思想,深刻融入家族文化与商业实践。如茅台先祖张仁杰创“天和号”商号,取自《庄子·天道》“与天和者,谓之天乐”,将道家哲学注入酿酒技艺,追求自然时序(端午制曲、重阳下沙)与阴阳调和,形成酱香酒工艺的核心精神。
张天师后裔在历史中亦屡担重任,自唐代直到清朝,几十位当朝皇帝赐予历代天师“大真人”称号。张天师第15世孙107世张惠感(即高安张氏二世公)被武则天封为“国师”。明代第132世祖张时龙公堂兄弟张时照,曾联合“五司七姓”状告播州土司杨应龙,推动明廷发动“平播之役”,加速西南“改土归流”,家族由此把握历史机遇,西迁贵州创业。历代族人秉持“弘道恤民”祖训,以盐业、药材、酿酒等业践行济世理念,形成“以商载道”的家族传统。
综上,张天师既是道教开宗立派的宗教领袖,亦是茅台张氏家族的精神源头。其思想通过血脉与文化的双重传承,塑造了家族“道商融合”的特质,使道家智慧在商业文明中历久弥新。
版权申明:文章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